德媒非常气愤!德媒表示,中国以“牺牲”矿区环境和民众健康为代价,建立了稀土的垄断
德媒非常气愤!德媒表示,中国以“牺牲”矿区环境和民众健康为代价,建立了稀土的垄断地位,中国开采出来的稀土,已经不仅仅只是某种原料,更是地缘政治的弹药。8月8日,德国《南德意志报》刊文声称,对环保和民众健康的“漠视”是中国的竞争优势。稀土其实并不稀有,但稀土元素的开采和分离却极为复杂,并会严重污染环境。德媒一口咬定中国“漠视环保”,可实际情况是,中国早就在稀土开采中用上了全球领先的绿色技术。就拿广州地化所研究出的那个电驱开采技术来说吧,5000吨土方规模的矿区,用新型塑料导电电极和高压防渗策略,稀土采收率超过95%,氨氮排放减少95%,浸取剂用量少了80%。这技术让《自然-可持续》的审稿人都忍不住点赞,说“这才是全球稀土行业需要的变革性技术”。江西理工大学的团队更绝,他们用微生物代替部分无机盐浸矿,浸取剂用量直接降了40%,稀土回收率还提高5%。他们还开发了母液连续共沉淀技术,把稀土和铝一起沉淀再分离,不仅稀土零损失,还能回收铝资源。那些说中国“漠视环保”的德国媒体,不妨去问问你们的企业,敢不敢把这种技术用在自家矿山?估计他们连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都搞不定。更别说2024年10月施行的《稀土管理条例》,简直把环保标准刻进了法律条文。从开采到冶炼,从废水处理到放射性物质管理,全链条都有严格规定。北方稀土的绿色冶炼升级项目更是把自动化玩出了新高度,从矿石破碎到成品包装,全流程数字化控制,连废水处理都能做到90%循环利用。反观美国加州的芒廷帕斯矿,重启后还得把矿石运到中国加工,因为他们自己的技术根本达不到纯度要求。德媒总说稀土分离污染严重,但他们故意忽略了一个事实:中国在稀土分离技术上的专利占全球83%。江苏一家工厂光核心工艺就有47项专利,离心机动态梯度萃取技术让德国莱茵金属都得抄作业。最打脸的是,中国处理稀土废水每吨成本30美元,欧盟同规格设备要210美元。这差距不是技术问题,而是整个产业生态的碾压——包头工厂周边50公里能找到30家耐酸泵供应商,匈牙利工厂换个阀门得等三个月海运。德国人与其抱怨,不如先把供应链解决好!美国国防部最近砸了4亿美元给MPMaterials公司,结果发现他们生产的钕镨产品保底价是每公斤110美元,而中国企业50美元就能盈利。更讽刺的是,美国稀土矿里的放射性废水处理成本高得离谱,而中国的绿色技术已经能把放射性物质控制在安全范围内。德国媒体与其盯着中国不放,不如去问问美国同行,他们的稀土矿周边地下水还能喝吗?现在回头看,中国稀土产业玩的是“技术+环保”的组合拳。从开采到冶炼,从专利到标准,全链条都在领跑。德媒的指责,既可笑又不自量力。要是真关心环保,不如多报道一下中国稀土行业每年投入的环保资金,或者学学中国如何用绿色技术重塑全球供应链。毕竟,在稀土这个赛道上,中国早就把“环保牌”打成了王炸,那些还在靠老黄历说事的人,该换副眼镜看看新时代了。对于这件事,你有什么看法呢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!